学科:语文
执教人:王芳
执教班级:1815班
执教时间:2018年12月20日(星期四)
教学思路:
一、通过故事“我从哪里来”导入课题;
二、古今对照——比一比
阅读课后《风俗通》中的文言故事,复述之后进行故事概括;
三、内容快览——讲一讲
1、走进文本,对比阅读,思考:你喜欢哪一篇,为什么?
2、通过同学们的回答,概括出:课文情节丰富 内容紧凑
3、紧接着提问:补充了那些内容?怎样紧凑地连接了情节?
四、人物形象——品一品
你认为女娲是人还是神?为什么?
五、火眼金睛——找一找
通过女娲形象的拼读,总结神话需要想象,想象的特点是:大胆奇特、合情合理
六、放飞想象——写一写
1、引用名言,总结想象的重要性
2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改编或续写
精彩瞬间
12月20日上午,在富有哲思的提问中,王芳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想象的世界,感受神话的魅力。
精彩瞬间
校领导及语文教研组老师听课。
同行点评:
2018年12月20号上午第二节听了王芳老师的《女娲造人》,王老师语言亲切,课堂把控能力强,学生参与度高,课堂气氛活跃。当然,《女娲造人》是一篇自读课文,如何让自读课文姓“自”而不姓“讲”,我们都需要努力探讨。
教学反思:
本课教学我通过对比阅读,让同学们感知本文想象的丰富,并结合情节的变化感知了神话的魅力,然后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,自然地引出神话中想象的特点。最后在练笔中放飞想象,锻炼思维。教学目标明确,课堂流程清晰,从练笔的反馈看,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。
但是,课堂上的情节梳理应该有所板书,并且教学目标应该与板书匹配,这样重点才会更加突出。同时,作为自读课,怎样更多地放手,让学生真正地自主起来,需要思考。
学生收获:
1、对比阅读,加深了我们对情节的把握,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寻找信息,概括的能力。
2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我知道了,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,大胆想象,让生活更多彩,也让思维更活跃。